深圳大圈高端工作室,深圳罗湖qm论坛,深圳新媛论坛xyw版本更新内容

张??辉 研究员

海洋生态;资源生态;渔业资源
研究方向: 海洋生态;资源生态;渔业资源
岗  位: 研究员
部  门: 海洋生态与环境科学实验室
联系方式: 0532-82891860
电子邮件: zhanghui@qdio.ac.cn
个人网页:


张辉,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现任中国科学院长江口海洋生态系统研究站站长、海洋生态与环境科学实验室副主任、海洋观测网络管理中心副主任。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负责人、中国科学院特聘骨干岗位科学家、入选山东省泰山学者青年专家(2023年度)、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会员。

本科毕业于中国海洋大学,曾在东京大学留学和工作。一直从事海洋渔业资源和海洋生态学研究。围绕气候变化下渔业资源的演变等重要科学问题开展了持续性和原创性研究。作为负责人,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及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各类项目、中国科学院等国家级和省部级竞争性科研和人才项目15项;获海洋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国家级优秀海洋图书奖(2次)等。

在Nature Reviews Earth & Environment、Environmental Research 、Diversity and Distribution、Ecological Indicators、Scientific Data等期刊发表学术论文80篇(至2025年5月),其中第一/通讯作者SCI论文60篇;出版专著2部(著),电子专著1部(编著);授权专利2项,申请专利2项;参与制定国家标准和水产行业标准11项。培养的研究生获得国家奖学金、山东省优秀学位论文、中国科学院地奥奖学金、刘瑞玉海洋科学奖及优秀毕业生等荣誉和奖励。

兼任中国自然资源学会理事、海洋资源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委员、国际海洋科学考察理事会(ICES)和北太平洋海洋科学组织(PICES)工作组委员、中国SCOR青年委员、中国水产学会渔业资源与环境分会委员等多个国内外学术兼职。担任3本JCR一区期刊副主编以及多种国内外知名学术期刊审稿人。

教育经历

2011.10-2012.09,东京大学,水生生物学,国家公派留学生

2008.09-2013.06,中国海洋大学,渔业资源,博士

2004.09-2008.06,中国海洋大学,海洋生物资源与环境,学士

工作经历

2021.06-至今,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研究员

2018.10-2021.05,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特聘研究员

2017.04-2018.01,东京大学,客座副教授

2015.12-2018.09,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副研究员

2013.07-2015.11,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主持或参加主要科研项目情况

1.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海洋农业与淡水渔业科技创新专项,课题负责人。

2.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政府间国际科技创新合作重点专项,项目负责人。

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地区)合作与交流项目,项目负责人。

4.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任务负责人。

5.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项目负责人。

6. 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项目负责人。

7. 中国科学院,重点部署项目,项目负责人。

8.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蓝色粮仓科技创新重点专项,任务负责人。

9. 中国科学院,国际合作项目,项目负责人。

10.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项目负责人。

发表的代表性文章(限10篇)

1.?Chen XF, Jia Hui,Zhang H. Does the Zhenbei seamount in the South China Sea harbor distinctive biodiversity? A primary study based on eDNA metabarcoding.Global Ecology and Conservation, 2025, 59, e03950. (Corresponding author)

2.Zhang J, Chen XF, Zhou QJ, Diao CY, Jia H, Xian WW,Zhang H. Species identification and biomass assessment ofGnathanodon speciosusbased on environmental DNA technology.Ecological Indicators, 2024, 160: 111821. (Corresponding author)

3. Diao CY, Wang MX, Zhong ZS, Li Y, Xian WW,Zhang H. Biodiversity exploration of Formosa Ridge cold seep in the South China Sea using an eDNA metabarcoding approach.Marine Environmental Research, 2023,190: 106109. (Corresponding author)

4. Wang F, Li XG, Tang XH, Sun XX, Zhang JL, Yang DZ, Xu LJ,Zhang H, Yuan HM, Wang YT, Yao YL, Wang CZ, Guo YR, Ren QP, Li YL, Zhang RW, Wang X, Zhang B, Sha ZL. The seas around China in a warming climate.Nature Reviews Earth & Environment, 2023, 4:535-551. (led the fishes and fishery resources section)

5.Jia H, Ji DP, Zhang LB, Zhang T, Xian WW,Zhang H. Application of environmental DNA technology in marine ranching-case study of Bailong Pearl Bay Demonstration area in Beibu Gulf.Ecological Indicators, 2023, 154: 110906. (Corresponding author)

6.Zhang H, Wang YB, Liang C, Liu SD, Xian WW. Estuarine ichthyoplankton studies-a review.Frontiers in Marine Science, 2022, 9:794433. (Corresponding author)

7. Diao CY, Jia H, Guo SJ, Hou G, Xian WW,Zhang H. Biodiversity exploration in autumn using environmental DNA in the South China sea.Environmental Research, 2022, 204:112357. (Corresponding author, Lead Contact)

8. Niu JG, Zhang RM, Hu JW, Zhang T, Liu H, Minavar M,Zhang H, Xian WW.Chromosomal-scale genome assembly of the near-extinction big-head schizothorcin (Aspiorhynchus laticeps).Scientific Data, 2022, 9: 556. (Corresponding author)

9. Zhang ZX, Mammola S, Xian WW,Zhang H. Modelling the potential impacts of climate change on the distribution of ichthyoplankton in the Yangtze Estuary, China.Diversity and Distributions, 2020,26:126-137. (Corresponding author)

10.Zhang H, Yoshizawa S, Iwasaki W, Xian WW. Seasonal fish assemblage structure using environmental DNA in the Yangtze Estuary and its adjacent waters.Frontiers in Marine Science, 2019,6:515. (Corresponding author)
近5年来出版的专著

侯刚,张辉 著。南海鱼卵图鉴(一)。青岛: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2023.11.

侯刚,张辉 著。南海仔稚鱼图鉴(一)。青岛: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2021.07.
近5年来申请的相关专利

1. 张辉,线薇薇。一种收集海水中环境DNA的装置。专利号:ZL201920125138.2.

2. 张辉,李文琼,线薇薇。一种采集、收集海水环境RNA的装置。专利号:ZL 2023 2 0103616.6

3.张辉,孙雪。一种基于环境RNA 的眼斑双锯鱼检测方法及其引物组合。2025,申请号:202511214490X

获得的相关奖励

2024年获国家级优秀海洋图书奖

2023年获海洋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2021年获国家级优秀海洋图书奖